媒体报道News for us

您当前的位置是:主页 > 新闻聚焦 > 媒体报道

沙漠变菜田、自然能提水,这些神奇科技颠覆你

字体:      发布时间:2017-08-24     关闭本页

进入展厅,一阵茶叶的清香沁人心扉,一位穿着老红军服装的茶农正在现场择茶;红的西红柿、绿的黄瓜、紫的茄子争奇斗艳,黄橙橙的大谷穗如瀑布流泻;雄鸡标本傲视全场,一群小猪萌哒哒……乍一看,还以为来到了农展会的现场,NO!不是农展会,这里是2017全国科技活动周暨北京科技周主场民族文化宫的一楼主厅,展示的是“科技扶贫科技脱贫”的成果。

科技扶贫是由原国家科委上世纪80年代初期率先提出并实施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30多年来,科学技术作为现代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和最主要的支撑力量。在贫困地区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我国减贫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一楼主厅主要展示精准扶贫、定点扶贫、片区扶贫、智力扶贫、创业扶贫、协同扶贫等方面的成效,共35个展项,体现科技创新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发挥的作用。

航天蔬菜新品种

在展厅里,BOBO发现这里的茄子和辣椒比平常见到的要大一些,看展牌才知道,这里展出的是“航天蔬菜新品种”。这些航天蔬菜的名字也非常有意思,分别叫做“航茄”、“航椒”……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BOBO带着这个问题咨询了展厅的工作人员,据介绍,这些航天蔬菜的种子都是利用我们国家的返回式卫星或者神舟飞船上过太空的。

工作人员还说,他们公司利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航天蔬菜品种和技术推广,发挥农业技术优势,目前已经带动3万户农民种植航天蔬菜,这些航天蔬菜产量高、抗病性好、品质优良,因此每亩的产量能多产出1500元左右的价值。这是科技扶贫当地农户的一个典型案例。

经他这么一介绍,BOBO要对这些茄子和辣椒刮目相看了,科技含量还挺高呢!

沙漠变菜田

同样摆出了西红柿、黄瓜等蔬菜的还有“沙漠变菜田”展区,不过这里的主角并不是这些蔬菜。

工作人员介绍说,在对口支援新疆和田的过程中,技术人员发现当地的沙土不利于作物生长和节水。他们便把北京市科学技术奖获奖成果“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引入到新疆和田地区,把当地沙土和牛粪、秸秆等混配成优质的有机土。原本沙漠温室一亩地一年可以生产西红柿5吨左右,采用这项技术之后,最高产量可以达到25吨,而且从节水的角度,沙漠里就算节水滴灌,也得75吨水才产一吨西红柿,采用新技术之后,只需要30吨水就能产一吨西红柿。

自然能提水

在一楼主厅,最吸引观众目光的无疑是一台取水装置了,BOBO还没走近它就听到了哗哗的水声。展台工作人员介绍说,这是一台利用自然能提水的装置,该装置以微小水力作为动力,利用水流落差,即可将水抽到几百米高处,不用水不用电,绿色环保。

由于水资源的匮乏,很多山区无法快速有效的获得干净的饮用水,导致山上的村寨取水困难。而这套利用气压原理,以超低落差水力作为动力的系统装置已经率先作为精准扶贫示范项目推荐到云南,未来将在更多的云、贵、川等缺水地区为村民们解决山区用水困难。

在一楼主厅,还有很多有趣的展项,BOBO就不一一介绍了,想了解的小伙伴快快来现场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