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新闻News for us

您当前的位置是:主页 > 新闻聚焦 > 公司新闻

遵义日报-水往高处流 群众不再渴

字体:      发布时间:2019-05-06     关闭本页

  
本报讯(记者李培松)都说水往低处流,但在务川自治县贫困的红丝乡上坝村,清澈的山泉水却蜿蜒着往高处流淌,最后到达落差有800米的该村白马山组。水来了!群众不再望着山下的红丝河“喊渴”,上坝村443户1857人的人畜饮水从此无忧,辖区2000余亩产业灌溉也得到有力补充。
  听闻贵州黔北的山村里发生了不用电、不用油,只利用河水流动势能转换,便让山泉水逆流近千米的事,华中师范大学的江立华教授、骆军博士既兴奋,又满是疑问。3月12日,他们远道而来,一探究竟。
  红丝河所经之处,沿岸群众吃水不愁,但在海拔落差大、切割深的高山地区,群众却是望河兴叹。
  “既然山里有河,有泉水,决不能让群众守着大水缸‘喊渴’,何不利用专利技术,把水从低处向高处引。”上海援黔干部请来的上海水利专家的一席话,带来了破解难题的希望。经过前期的深入调研、反复论证和科学研究,自然能提水项目在有基础有条件实施的红丝河畔落地。
  上海市奉贤区出资325万余元援建该项目,务川自治县人居办配套55.31万元。在大家齐心协力的推进下,务川自治县红丝乡上坝村自然能提水项目于2018年6月动工,当年12月竣工提水。
  自然能提水系统利用沿河铺设的动力管,在设备房和河水势能转换的作用下,将汩汩清澈山泉水通过输水管,向垂直扬程800米的制高点蓄水池引流,日提水量165立方米。该县在涪洋镇小坪村、分水镇天山村也实施了垂直扬程380米至710米的自然能提水项目,日提水量达到200立方米至300立方米,受益群众达5700多人。
  “原来,光是到别村拉水吃,一年都要花上万元,这下家家户户在家门口就可以喝到干净水了。”看到水源有了保障,上坝村种植大户高永平心里乐开了花。他说,今年会加大投入,扩大规模,新引进的40多亩猕猴桃、板栗等树苗已种下,来年定会赚一把。
  “这个项目后期维护成本低,能够根本性解决贫困山区群众‘看得见水、喝不到水’的难题。”实地探寻后,江立华赞许地说,海拔落差大、切割深的贫困地区可借鉴、复制这个项目。
  目前,市政府明确,下步将安排工作组对该项目进行认真总结,并在全市范围内应用推广。
  自然能提水系统是以微小水力能作为动力,利用几米的水流落差,即可将水抽到数百米高处,不用油不用电,绿色环保。该项技术率先作为科技扶贫示范项目落地到云南部分高山缺水地区,并取得良好效果。